冬至之后,是寒。
寒,标志着寒冬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寒是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的气特点是: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影寒胜大寒”之讲法。
寒之后,是大寒。
大寒同寒一样,也是表示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东水蓝星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气渐暖。至此水蓝星绕太阳星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此,一共二十四个节气,循环交替,永不断绝。
二十四节气是李乾宸前世的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而季风气候,是东水蓝星气候的主要特点。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季风气候是海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沛的雨水供应。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它是李乾宸前世古代农耕文明对于节令的反映。而不管在哪个世界,永远都是民以食为,所以在李乾宸前世,二十四节气,非常非常的重要,应用在多个方面。而在李乾宸今生二十四节气也非常非常重要,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地法则。特别是因为二十四节气顺应农耕之道,所以二十四节气与皇朝兴衰,龙气更叠有着巨大的关联。
自然节气转换与文的“黄赤交角”,即黄道与赤道的交角有着密切的关系。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星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星回归线的纬度。南北星回归线并不是真正意义存在的线,它是黄道与赤道的交角,是太阳能量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界线。太阳星直射点始终在北星回归线和星回归线两个纬线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东荒大地位于北水蓝星,北星回归线穿越东水蓝星境内。北星回归线的纬度值为黄赤交角,大约在北纬二十三度二十六分的地方,它对文、地理、气候、生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赤交角除对水蓝星运动的意义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其它自然地理现象,如水蓝星四季节气变化以及五带、气压带、风带、气候带、自然带变化等等自然现象。当文意义的四季、节气转换时,这条北星回归线及其附近区域的物候、气候亦在渐变。二十四节气编排与这条特殊纬线以及季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二十四节气本身蕴含了极为深奥的地道理,所以李乾宸前世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在不同时期也历经了不同的划分方法。
分别有斗柄指向法、平均时间法、定气法等不同的划分方法。李乾宸前世今古的“定气法”与古“斗柄指向法”在确定方法不同,虽确定方法不同,但两者所标示的象是吻合的,如斗柄指向法以斗指正南为夏至,太阳星直射北回归线;交节时北水蓝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即古籍中所谓的“日长至”。“定气法”以水蓝星围绕太阳星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太阳星运行至黄经九十度时为夏至,交节时太阳星直射北回归线,北水蓝星白昼最长。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虽然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制定,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水蓝星绕太阳星公转,因此二十四节气与灵历日期基本相符。现行的“定气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水蓝星在黄道,即东水蓝星绕太阳星公转的轨道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星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星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十五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三百六十度,因此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定气法”将太阳星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还有斗柄指向法,古时代以北斗七星斗柄顶赌指向确定节气,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二十四节气有密切关系。北极星位于水蓝星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璇与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由于水蓝星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球转动的轴,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即月令的特定节令。李乾宸前世文学将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赌指向。每一岁周期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配数字与十二地支,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八卦艮位开始,绕东、南、西、北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故“斗柄回寅”为春正;“斗柄回寅”,指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斗指寅为立春,斗指壬为雨水,斗指丁为惊蛰,……斗指丑为大寒。斗柄指向确定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