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工部争论不下各执己见,欧阳羽听取两方意见心中已经酝酿许久,遂与女帝小声说:
“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但说无妨。”
“奴婢以为,冶铁多寡关键不在价钱,而在消耗,在于需求,只有需求,有消耗,才有贩卖。”
“具体怎么说?”
“朝廷严控铁器,本意是为预防叛乱,而今较于兵刃,火器威力胜之十倍,甚至百倍,且兵部、工部握有更为厉害火器,只要朝廷严防火器,兵刃之害可不足为虑。”
“言之有理,继续说。”
“因而以目前趋势,我朝日后效法乌兹曼国阿拉伯,大量广造火器,岐军兵刃将无用武之地,因而火器才是今后关键。而制造火器不如兵刃简单,到目前为止,只有兵部、工部可造,因而只要严控火器,天下战力精锐便在朝廷手中。
而冶铁无论多寡,只要有消耗、有需求,便始终有其价,且如今冶铁掌控于朝廷手中,炼铁多少,铁价几何,仍由朝廷定价,既然林尚书提出扩大冶铁,必然是铁料不足所致。”
“你是说,工部冶铁仍不足用?”
“是的陛下,奴婢奉命密切关注孟津县多年,而工部留存的铁料,内司府是清楚地。过去六年间,工部留存的铁料多达三十余万斤,从户部转买铁料二十三万余斤,其中多数都用于制造机械。
而今后海郡王有售卖机械打算,因而只要开禁,工部消耗铁料将逐渐增加,铁价是会有所下降,但最终也会如食盐一样,降至一定价钱后,便不会再降,相反还会因为民间铁料与机械需求增加,而收入超过以往。
若能进一步降低铁料价格,用于制造火炮,便能广为制造用于战事。”
“嗯,此事有利有弊,朕需得从长计议。”
“陛下圣明。”
女帝略作思考,并未急于表态,转而再问林毅贤:
“林爱卿,如今冶铁比之五年前增加一倍,即便七王谋反时,全国冶铁也不过十六万石,如今年产二十四万石仍不足用,可否皆因工部制造机械所致?”
“回陛下,正是如此。工部所造机械所需生铁、熟铁、钢、铜甚多,即便年产二十四万但全部调拨工部,仍不足用。且已经严重影响工部制造进度。据臣估算,若按当前趋势,仅两年后,我工部便需生铁、熟铁、钢近五十万石,一旦工部机械向民间开禁,所需还将更大,还请陛下明鉴。”
这时桑劲川说:
“陛下,铁料关乎江山社稷,万万开不得呀。”
“铁料关乎社稷不假,但如今形势大变,朝廷国策也理应有所调整。”张祥争锋相对,遂即又言:“孟津成效陛下与百官有目共睹,只有广推孟津之法,我朝才能再谋中兴。而孟津之法关键在于工造匠术,在于冶铁。若不能兴盛冶铁,又何来孟津之法。
至于桑大人所虑铁器泛滥危及社稷,本官以为纯属危言耸听。去年征讨周照宁,南征腊婆,无论何处战场,我军依仗无不是火器开道,纵然兵刃搏杀在所难免,但火器威力胜于兵刃十倍却是有目共睹。
且据传,乌兹曼国如今兵卒所用火器极为普遍,动则摧铁如泥,极为骇人。我朝若能广而仿造,用于岐军,天下还有何人敢于造反。而且退一万步讲,能造火器者仅有兵部、工部,两部置于天子脚下,还能反了不成。”
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铁器管制政策在宋朝时期就已出现明显松动。
因为宋朝之前,全国每年的冶铁能力不过数千吨甚至数百万吨。而到了宋朝,仅仅华北一地的冶铁能力就达十五万吨,管制根本不现实。
管制铁器,既是因为铁器比青铜器更先进,同时也是铁器早中期较少,一旦被地方武装大量使用,对朝廷危害无疑巨大,因为资源就那么点,不可能随便弄到手。
历史发展到宋朝时期,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促使铁器大量普及,铁器价格下跌。
而同时期火器大量投入战争使用,火器威力和震慑力首次超过冷兵器,大量远程武器如弩车、床弩、单兵强弩、投石机械、铁甲重铠的普及,使得冷兵器作战效能降低,冷兵器危害有所减小,因此两宋时期铁器政策开始松动。
元朝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铁器控制达到令人发指地步,但也最终没能挡住元帝国的灭亡,因为任何政权的灭亡,都不会因为一件事,或一样物质而灭亡,灭亡一个政权的原因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