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当晚后半夜,岐军提早半日下寨耶山外的消息传回腊婆军中,不出沈云卿所料,黎孔顿起疑心。
“嘶……只有十五里地,天黑前怎么也该进了耶山,岐军何故突然下寨?”
“相国大人,会不会是岐军察觉了异常?”赵禹猜测道。
“可我军尚未完全就位,岐军如何能识破我军埋伏。”
“岐军有怪物,可浮在天上,兴许是他们放出了怪物,发现了我军踪迹。”
“绝无可能。”
黎孔断然否定了赵禹猜测,而赵禹口中的怪物,其实就是岐军的热气球,赵禹怀疑自己的行踪被岐军的热气球发现,暴露了战略意图。
但黎孔却不信,之所以要选择三月底,四月初决战,就是要利用连续大雾节气和密林阻断视野,尽管黎孔不清楚热气球的原理,但他相信大雾和密林足够掩护军队秘密调动,绝没有被发现的可能。
“继续监视岐军,各部加快脚步,尽快赶到伏击地点。”
“但万一岐军察觉异样,恐怕会撤兵。”
“不,即便他们察觉异样,此时此刻他们也不敢撤兵。往来道路狭窄,岐军如若识破我军埋伏,定会担心我军突然袭击,将他切成数段,首尾难以互援。”
“可他们不撤兵,难道还能固守待援,与我军死战到底。”
“不无此种可能。岐军出兵之前,定会做好万全准备,一旦路上遭遇伏击,潮瓯城守军会有所动作,这我们不能不防。”
由于地形与道路的制约,岐军前往耶山,只能以一字长蛇阵纵列队行径赶路,这就好比刘皇叔夷陵下寨,被陆逊火烧连营好几百里。若长的队伍,根本来不及掉头,而且还会被像切香肠一样,切成数断分割消灭。
黎孔正是料定岐军怀疑腊婆军可能已经埋伏到位,理智的情况下绝不敢突然撤兵,否则就可能在一百多里的路上,被伏击切断,分割消灭。
可话说既然如此好的计策,黎孔为何还要将岐军引入耶山再动手,而不是在路上埋伏突袭,这不是胜率更高吗?
其实不然,南方腊婆军经过沈云卿折腾,元气大伤不说,士气还很低迷,同时在路上伏击,就可能变成腊婆军主力,与岐军主力死磕,土部坐山观虎斗的局面。
而且此来的还是夷兵,不是岐军主力,腊婆军死磕之下纵然获胜,也是惨胜,今后将无资本再攻潮瓯。这笔账,黎孔算的比谁都清楚。
只有将岐军放进耶山,让土部与岐军死磕,腊婆军再调出增援岐军,半路埋伏截杀,才能避免己方更多损失。
当然,沈云卿正是清楚这层逻辑关系,和前车之鉴,他当然不能步刘皇叔的后尘。
因此沿途赶路扎营,必在水源之地,营地拉上绊雷,且晚上三班轮倒,四千人站岗,九千人睡觉,三个小时换班,不给你可乘之机。
翌日清晨,再度大雾弥漫,帐帘被雾气湿透,滴答滴答滴着水珠。
“郡王,今日大雾可比此前大雾更浓,要是此时突然杀出,我军定是要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