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觉,有点像看到天上的星星仿佛近在咫尺,但想抓却怎么也抓不到。
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同,徐佑并没有放弃这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材料。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徐佑发现了一些新的信息。
“这种材料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在常压下,具备其他物质在高压下才能具有的各项性质。”
这种独特的性质,徐佑也是第一次遇到。
经过详细的验证,徐佑基本可以确定,海岛人工智能的这一系列计算,是完全符合理论的。
这些所谓的材料“缺陷”、制备上的种种问题,也都是与这种材料的特殊之处,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这么说来,高压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关键的还是高压产生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海岛人工智能的这个计算结果,给徐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m.
也让徐佑更加坚定了,利用人工智能去解决常温超导问题的决心。
现在的海岛量子计算机与海岛人工智能,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在对应的领域上,也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存在。
但即便如此,徐佑并没有感到满足。
世界最强,并不代表它们已经到达了技术的上限。
它们完全可以达到更快的计算速度,以及更智能化的分析问题方式。
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徐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开发一个比海岛人工智能更强大的人工智能。
与此同时,这个人工智能,也需要依托于一个更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才行。
徐佑将其命名为“算经”项目。
“算经”的终极目标,是能让人工智能不仅实现快速的计算速度,还要具备更强的、类似人类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以“海岛”的深度学习并不完全相同。
“海岛”的深度学习,是在徐佑完成某个方面的程序编写后,才能够根据规则进行学习。
本质上,还是依赖于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创造力上还远远无法与人类相比。
完成了项目的申请书之后,徐佑将方案提交了上去。
申请书中,徐佑详细的阐述了这个项目的战略意义,以及自己为什么要在海岛量子计算机之外,再开辟一个新的项目。
“海岛计划”这个项目,更多的是以量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而不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
徐佑的这个项目,则更注重于人工智能本身。
另外,徐佑也想拥有一台真正完全在自己控制之下的量子计算机。
这样的话,也可以更方便徐佑随时进行其他的各项研究工作。
徐佑的这个项目申请,顺利的通过了审批。
有了“科研决策者”这一身份,让徐佑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
而徐佑也明白了,当一个项目具有更强的战略意义时,往往就更容易引起内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