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一章 频道分配权(1 / 2)美漫:我在大萧条画超人首页

事实上,最初的电视节目就是从广播中移植过来的。

加上一些视觉因素的广播素材,就拼凑成了最开始的电视节目。

早期,因为电视发展还处于摸索的萌芽阶段,起大多数节目都以直播的形式,通常是在工作日的晚间,播几个小时。直到后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的形式才从原本的工作日晚间扩展到白天和周末,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但仍然以移植广播节目为主。

依靠广播所总结的经验和广播所造就的人材,还有广播广告所提供的资金,电视节目在种类的多样化方面很快便赶上了广播。

从广播移植来的节目有音乐、综艺、戏剧和滑稽表演,有猜谜和一些观众可以参与的节目,还有新闻报道和转播重大事件及活动现场的特别节目。

可以说没有广播在‘收音机的黄金时代’的累积,也就没有后来电视的辉煌。

电视真正蓬勃的年代,事实上也是娱乐节目盛行的时代。

为了吸引观众,从而吸引广告,电视台大力发展戏剧娱乐节目,各种真人秀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费罗·法恩斯沃斯时常批评电视的原因。

当然,就如同报业抵制广播,早期电影行业也同样对于电视并不欢迎,当时的各大电影制片厂和独立制片人感到了电视的潜在威胁,拒绝出售最新的影片给电视台播放,导致电视节目的影片来源一直都不充足,只能播放早期的电影内容。

这也导致了后来,电视情景剧的发展。

既然电影行业不合作,那么我就自己来拍摄电视剧。

电台将一批情境喜剧直接从广播搬上荧屏,而着也为后来几十年的电视喜剧奠定了标准。使电视剧成为了继娱乐节目之后,电视的第二个发展支柱。

……

面对柯林所灌输的,未来电视发展数十年的结晶。

威廉·佩利感到受益匪浅。

作为CBS负责人,他很清楚这個行业的脉络,正是因此他才更能够感受到柯林在电视描述中所创建的发展前景,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

“请原谅我的失态,柯林先生……”

深呼吸一口气,努力压下自己亢奋的情绪,威廉·佩利对着柯林抱歉了一句。

“如果电视未来的发展真的如你所说的这么美好,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证彼此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据我所知不仅仅BC红蓝网也同样在尝试电视节目的制作。”

“频道。”

面对威廉·佩利所提出的疑虑,柯林也对此早有腹案。

事实上,这也是他之所以主动寻找CBS合作的原因。

“就如同收音机的广播需要调整,电视机的频道也同样需要手动进行搜索,而作为电视机的制作商,完全可以通过固定的方式对其进行排列。”

“自主排列频道!”

柯林的这番话,让威廉·佩利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呼吸再度变得急促了几分。

波段,频率范围,虽然看起貌不起眼。

但是对于电台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想到这里,威廉·佩利不由看了一眼面前的柯林,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对方对于电视如此的上心。

只要掌握了电视频道的分配,对方就等于间接掌握了整个电视的支配权。

未来,只要电台进驻到电视市场,就需要柯林手中的电视频道。

这背后所涉及到的利益,哪怕是威廉·佩利也忍不住有些心动。

“我明白了,柯林先生,我会将这一切转述给CBS电台的……”

说到这里,威廉·佩利深呼吸一口气:“相信他们也会做出慎重的决定的。”

虽然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复,但是从威廉·佩利的态度来看,他显然已经被柯林给说服,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支持立场。

“我也同样期待CBS的决定,毕竟在此之前我们的合作一直都十分的愉快。”

柯林的这番话,让威廉·佩利嘴角的笑容不由僵硬了几分。

虽然对方并没有说出来,但是威廉·佩利很清楚,一旦电视的合作出现问题,接下来《超人冒险》广播剧的后续合作也可能会出现波折。

……

“电视机,下一个收音机!”

和CBS电台谈完的第二天,《信使每日报》就以头版的形式,刊登了关于电视机的报道。

“1921年有个正在家乡耕作土豆田的14岁少年神不守舍地考虑着一个难题: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收音机、使它能够把移动的画面与声音一起传送?”

“1927年9月7日,一个名为费罗·法恩斯沃斯的年轻人成功利用电子技术,把画着一条线的玻璃板图像从摄像机传送到接收器上,成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电视机。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而费罗·法恩斯沃斯也成为了这个跨时代发明的拥有者,现在,这个伟大的发明正式进入制造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就将面世……”

虽然,距离费罗·法恩斯沃斯真正生产出产品化的电视机还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但这并不妨碍柯林前一步的启动宣传,完成自己当初对费罗·法恩斯沃斯所做的承诺,将‘电视机之父’这个名字安在他的头上。

《信使每日报》作为如今纽约事实上的第一大报,其影响力自然是毋庸置疑。

虽然,其大部分的影响力,都来自于《超人》连载的累积,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追完超人的漫画之后收看报纸的其它内容。

仅仅当天下来,费罗·法恩斯沃斯这个名字就被超过上万人给讨论。

而电视机,这个在过去有些陌生的东西,也随着《信使每日报》的发行,被纽约市的市民记在了心里。

当然,因为还没有正式生产的关系,绝大多数人对于电视机的讨论还是关于它的名字以及稀奇古怪的造型上。

对于《信使每日报》在头版上,对于电视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