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封王(1 / 2)三国:从草根开始崛起首页

翌日,天刚蒙蒙亮,大汉南宫,许久未响起的早朝钟今儿个发出震耳欲聋的敲钟声,昭示着在洛阳的文武百官到了该上早朝的日子。

自董卓掌控洛阳以来,这钟声已有一年多未曾想起,今儿个陡然想起,在洛阳的一众王公大臣、皇亲国戚都纷纷穿戴符合自己身份的官服而后佩戴冠帽乘坐马车从南门直入南宫,而后等待上朝。

汉代的官服基本都是穿长袍,官员会在袍服外佩挂“组”、“绶”。“组”是官印上的绦带,“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状饰物,盖住装印的鞶囊或系于腹前及腰侧,以绶的颜色显明身份的高低,而且官员平时会随身携带官印,装于腰间的鞶囊中,故称印绶。

汉朝官服在外形上与秦朝官服大致相同,宽袖束腰。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随着季节不同,朝服还有不同颜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如今已是十月份,因此大都是身着黑色绣花长袍为主,赵平目前的身份是爵封赵公、封地朔方,官职骠骑将军兼任并州牧。

汉袭秦制,爵位等级: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鸟,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没有公爵爵位,因此赵平的赵公之位效彷的是周朝时的分封制,所以赵平严格来说已经相当大汉郡国的诸侯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分封在外的藩王,但是由于姓赵不姓刘,为了不违背汉高祖刘邦定下的白马之盟,因此才封爵赵公,加以区别。

帝王服饰,称之为龙袍。龙袍上的十二个图桉,称之为十二服,诸侯王穿八章,因此朝廷官员给赵平准备的赫然是诸侯王才能穿的九章袍。

所谓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代表着稳重,时刻警惕,一举一动关乎国家安危,三思而后行,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是神兽,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传说黄帝驾龙神天,龙如云,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之大事和对民众的教诲。

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寓意文丽,象征王者要“文采昭着”。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蜼一种长尾猿纹,象征帝王忠孝美德。

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藻也形容华丽的文辞。

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帝王陵墓,也有火符,象征着光明、祥瑞。

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帝王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为斧头形状,象征帝王帝做事干练、果断。

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一般来讲,皇帝穿十二章龙袍,诸侯王穿九章冕服,王公大臣依品级而依次递减。

赵平活捉了残暴不仁、秽乱宫廷的董卓,击破了横行霸道、奸淫掳掠的董卓爪牙,严正朝纲,并且民间凡有趁火打劫、烧杀抢掠者一经发现,全部斩杀。且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且归还了一部分被董卓军抢来的世家大族的财货。

因此除了极少数先前从太原搬来的世家大族对赵平有怨恨之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赵平都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特别是饱受董卓摧残的皇帝刘协和后宫诸妃,在接见赵平之后,更是感恩戴德,以至于失声哀嚎。赵平虽然掌控了洛阳,但却并没有轻视皇帝刘协,而是出入宫廷皆以臣子之礼对待,丝毫没有半点傲慢之意,这也是为什么赵平最终以赵公的身份身着诸侯王朝服上朝的原因。

“上朝!”

随着一名宦官的高声呐喊之下。

王公大臣,勋贵武将鱼贯而入三呼陛下万安之后,正是拉开了早朝的序幕。

年仅十岁的皇帝刘协率先说道:“昔日董卓独揽朝政,残暴不仁,欺君罔上,实乃罪大恶极,今幸得赵公、骠骑将军赵平统领天下忠臣义士共讨之,方才活捉乱臣贼子,将朕从水深火热之中救出来,朕弱冠之年,不足以掌控朝政,因此还请赵公辅政,行周公之举,匡扶汉室,护我大汉河山!”

刘协的话落之后,在场的王公大臣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朔方军掌控洛阳已经是事实,赵平以赵公身份摄政是必然的事,先前董卓也是以太师之名摄政,只是后来沉迷于后宫美色当中,若不然好好经营一下,挟天子以令诸侯那真的是霸业可成。

但赵平却感到很意外,因为他虽然掌控了洛阳,但除了下了几道安民之令外,并没有干涉任何朝政,也没有向皇帝刘协索要任何官职,这些话都是皇帝刘协自己说的。这让赵平不由得对面前这个只有十岁的皇帝刘协刮目相看。

但是赵平并不想留下来辅政,而是出列拜道:“陛下!臣不能留下来辅政!”

赵平的话一出,在场的袁绍、刘岱、袁术、公孙瓒、公孙度、陶谦等一众诸侯皆是震惊不已,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赵平竟然拒绝了辅政的诱惑,这是多大的魄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现场一片哗然,王公大臣皆议论纷纷。

“肃静!”

随着宦官的一声喊叫声,原本嘈杂的大殿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刘协也很震惊,因此忙道:“赵卿为何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