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治理御史台(五)(1 / 2)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首页

陈琦:“明明没有授予实衔的必要,还非要带上一顶实衔的帽子,接受实衔的考核。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如果我们将授予的实衔改为虚衔,那么就可以在官秩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原本的五品没有任何实际权利的实衔,在改授虚衔后,就可以改授为四品或者四品以上的虚衔。”

“改授虚衔之后,不仅俸禄提高了,相对应的福利待遇也远远要强于之前的虚衔。”

“如果非要说改授虚衔后,你们失去了什么,可能就是上早朝面君的机会了吧。”

“可是,我刚才不也说过了吗?今后,御史台的御史,每年呆在京中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其余的时间你们基本上都是需要下到道、州、府、郡、县中去暗查的,你们能上朝的机会可以说屈指可数了。”

“有回京的那点功夫,还不如多陪一陪家人,串一串亲戚呢,访一访朋友呢。上朝耍嘴皮子,刷存在感,有啥意思呢?”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晋升问题,其实我刚才已经说过一部分了,如果你指望,靠着那一片黑的考评结果得到晋升的机会;你还真不如盖一个厚一点的被子,做梦来的实在。”

“朝廷之前的官员考评体系,对于御史台的言官来说是完全不适用的,其中的好几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完全是和御史台官员的工作职责完全相悖的。”

“比方说,在官员考评体系中,有一条考核指标叫做同僚满意度,是指其他朝臣对于被考核着的评价。这个评价包括工作当中的沟通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最近十年中,御史台的言官在同僚满意度的调查中,得到甲等评价的百不足一,得到乙等评价的百不足三,得到丙等评价的十不足一。而丙等以下,就代表着非常不满意了;也就意味着这项考核不达标了。”

“那好,我们就来说一说,御史台的言官们的同僚满意度调查为什么会那么差?”

“究其原因,这跟御史台的言官们的工作职责有着密切的关系。”

“御史台的言官,说白了就是在给朝廷官员们的工作挑刺,其他部院的官员们,但凡在工作中有一点不合规,不守法的地方,御史台的言官们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纠正,或者直接上本参奏,弹劾。”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们要不是御史台的官员,你们是那些被参奏,被弹劾的官员,你们在接受同僚满意度调查的时候,会给御史们评什么等级呢?”

“如果你们都评不出甲等满意,又何必强迫别人给出那种明显违背本心的评价呢?”

陈琦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类似于同僚满意度这样的调查考核指标,在吏部的官员年终考评体系中,还有最少五项。满打满算,吏部的官员年终考评内容,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一项到十三项。”

“御史台的言官们在考核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有半数左右的选项全黑了。最终的考评结果,可想而知了。”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指望,靠着那一片黑的考评结果得到晋升的机会;你还真不如盖一个厚一点的被子,做梦来的实在。”

“而你们关心的晋升问题,我在之前就已经和陛下,内阁中枢和吏部尚书一起谈过了。我们一致认为,鉴于御史台言官们工作的特殊性,吏部在官员年终考核中,针对御史台言官的考核,要另行制定一套考核标准。”

“同样的,因为考核标准的变化,那么考核结果也就会有所变化;考核结果有所变化,那么奖惩制度也要有所改变。而综合这一切后,我们选择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是放弃官衔实授,改为官衔虚授。”

“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刚才那名提问的年轻官员齐声,抱拳躬身冲着陈琦行了一礼道:“多谢掌印大人解释,下官明白了。”

陈琦点点头,摆手示意年轻官员坐下,又看向其他人,发现众人并没有其他疑问了,这才继续开口道。

陈琦:“好了,御史台的基本改革纲要都和你们说个差不多了。具体的改革内容,我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慢慢的介绍给你们,让你们能够尽快的了解我管理御史台,改革御史台的方法;尽快的让你们能够上手工作。”

“接下来,我写了一块匾,准备挂在御史台正堂中。请诸位同僚和我一同迎接这一道匾额。”

陈琦说着话,从主位上站了起来。昂首挺胸的站到了正堂一侧,目光看向了正堂大门方向。

其余御史台官员见状,也纷纷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昂首挺胸,目光灼灼的看向正堂大门方向。对于陈琦口中他亲自书写的匾额,众人还是非常好奇的。

就在众人站定的片刻后,四名身穿甲胄的禁军士兵,迈着方正的步伐,抬着一张匾额,从大堂外走了进来。

生牛皮做成的皮靴,重重的,整齐的踏在御史台大堂的青石板上,发出犹如金铁敲击般的脆鸣声。那每一步,仿佛都踏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让原本就不怎么轻松的氛围,显得更加压抑了。

禁军士兵抬着的匾额,上面用一块红纱罩着,看不清楚上面书写的内容是什么。这让在场除了陈琦外的所有人都感觉非常好奇,急不可耐的想要上前撩开红纱,看一看上面写着的到底是什么。

禁军士兵们走到正堂的桌案前站定,转身后,面向众人,将匾额有字的一面对着御史台的官员们。

陈琦迈步上前,一把扯开了覆盖在匾额上的红纱,露出了匾额上的字迹。

匾额上赫然写字十个大字‘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众人看到匾额后,一时没有搞懂这十个字到底是什么含义。纷纷抬头,用迷惑的眼神看向了陈琦。

陈琦看向众人后,轻咳一声开口道:“士农工商,四民者,皆为百姓也!百姓者,国之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