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朱儁命令大军就地休整,等待朝廷新的命令。黄巾军有三大主力,豫州黄巾军虽然被灭了,但南阳和冀州两大黄巾军主力尚在,也就是说仗还要打下去,但具体怎么打,只能听朝廷的。
皇甫嵩从洛阳出来的时候,一共带了两万大军,颍川大战一月,死伤接近五分之二。进入汝南之前,朝廷给皇甫嵩补了一次兵,兵力重新达到两万。汝南大战一个月,兵力损失接近三分之一,现在只剩下一万三千多名士兵。朝廷从各地抽调士兵,再次给皇甫嵩和朱儁补足兵力。
赵兴所部补充了三百多新兵。新兵到位的前一天,赵兴召集主要军官开会,布置整编方案。
赵兴开门见山,道:“在此之前,我曾经说过,这次整编的原则是新兵、老兵分开编队。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皇甫将军搞了一个战斗力超强的护军营,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攻坚克难。我把新兵和老兵分开编队,实际上就是在向皇甫将军学习。经过这次整编之后,我部人马按照战斗力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我的亲卫屯,第二梯队是老兵,第三梯队是新兵。第一梯队的亲卫屯除了护卫任务之外,在危难时刻要能顶上去,起到先登、陷阵的作用。第二梯队的老兵主要负责打仗。把老兵放在一起,战斗力更强,遇到强敌的时候,只有把他们派上去,才能解决问题。第三梯队的新兵主要任务是训练,战场形势好的时候可以把他们派上去,捡点儿经验。”赵兴口中的老兵,不过是刚刚从军一、两个月的新兵,打过几仗,有些经验,上战场不会被吓尿裤子而已。
“整编之后,左曲四个老兵屯,一个新兵屯;右曲三个老兵屯,两个新兵屯。现在的问题是新兵屯和老兵屯的屯将由谁来当?我之前说过,会采取末位淘汰制,不过鉴于我上次说过之后,只打了一仗,如果按照这一仗的结果来实行末位淘汰,有失公平,因此我决定这次不采用末位淘汰。不过下次整编,我一定会实行。”赵兴说完这句话之后,几个军功较小的军官明显松了一口气。
“左曲的五个屯将中,张俊是刚提拔上来的,由他来当新兵屯的屯将,另外四人原位不动。”
“诺!”对赵兴的这个安排,五个屯将没有任何异议。
“右曲没有新提拔上来的屯将,为了公平起见,只能按军功大小来安排。你们可有异议?”赵兴看着五个屯将。
军功多的自然不会反对,军功少的觉得丢脸,不好意思反对,因此五个屯将谁都没说话。
赵兴面无表情地说道:“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这件事就这么办了。”
接下来,赵兴让徐晃公布了具体的整编方案。
散会之后,赵兴把分到新兵屯的孟育和魏麻留了下来。
“叔谋(孟育的字)、仲礼(魏麻的字)二位,今日之事对二位确实不太公平,我这里给二位赔礼了!”仅按照一战的军功来排定名次,确实有些不公,因此赵兴才会郑重地给两个人赔礼。实际上二人并不冤,因为在此之前二人的军功也不多,而且麾下士兵伤亡较大。
官大一级压死人,赵兴的官职比两个屯将高了两级,两个人完全没想到赵兴会这样做,有点儿不知所措。
“军假司马,您这不是羞臊我们哥俩吗?”魏麻说道。
“不不不!二位都是大英雄,武艺高强,战功无数,死在你们手下的黄巾军,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叔谋,如果论个人战斗力,在我这个部中,你肯定在前三之列。”对自己麾下的军官,赵兴全都了如指掌。
孟育这个人自视甚高,对赵兴心里有气,听了赵兴的话,他微微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仲礼,你的箭术绝对是一绝,在所有的这些屯将中,没人能超过你。”在提出批评之前,赵兴先对表扬一番。
“军司马过奖。”魏麻是个典型的老好人。
“二位,论个人实力,你们都是一流的,但论当屯将,二位确是不入流。”赵兴的这句话说的比较重。
孟育瞪着两只大眼睛,气呼呼地说道:“军司马,你这话有些过了吧?”
“我这么说,二位可能觉得有些刺耳,但事实如此,我希望二位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大丈夫知耻而后勇,错了不要紧,只要能改正错误,一样是大丈夫,没人敢瞧不起你们。叔谋,像你现在这样,反而让人看不起。”
“那你说,我们怎么不入流了?”孟育越发不服气。
“好,那我就先来说说你。叔谋,你这个人武艺高强,有能耐,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正因为如此,你这个人过于狂傲,瞧不起人。你手下有两个队率,十个什长,你说你能看上哪一个?又有哪一个是你的亲信,愿意和你敞开心扉?你和他们的关系不咸不淡地,他们想什么,你根本不知道。连自己手下的兵都不了解,你怎么指挥他们?如果有一天,你陷入了敌军的重围之中,他们会拼着自己的命不要,救你出去吗?”赵兴的话相当刺耳,但却正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