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拉丝,就是强迫熟铁条通过比他小的喇叭形圆孔,将铁条拉长,变细,变成铁丝。
这种强迫通过,比例不能太大,否则,一方面拉不动,一方面也容易把铁丝拉断。
一根锤锻的熟铁条,往往要十多次,逐渐从大到小的拉丝过程,才能变成三五毫米的细铁丝。
强迫铁丝通过比他直径小的孔洞,本身就是一个让金属塑性变形的过程,会导致铁丝内部金相改变,你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做是对铁丝进行了冷锻。
即使是熟铁,经过冷锻后,材质会变得密实,晶像也会发生改变。
经过数次拉丝后,铁丝的刚性和硬度会变大,塑性变差,拉丝会变得困难,铁丝也变得易断。
五六次之后,铁丝就变的没办法继续拉了。
这个难题困扰了中原工匠们数百年时间,使得中原地区,直径小于一定尺寸的铁丝竟然需要从西域或者海上进口!
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说穿了一文不值,退火就行了!
数次拉丝之后,只要对铁丝进行一次退火,钢硬易断的铁丝就会变回最初的熟铁丝。
另外,赵桓发现,这个时代的拉丝工人们还不懂得使用润滑油。
赵桓点破了这两个简简单单的技术后,兵器监里的拉丝工艺顿时打通了,再不是自己只能拉粗丝。
……
即使解决了拉丝问题,制造锁子甲依然是一件极为繁琐的工作。
甚至进口铁丝的成本,相对于锁子甲的生产成本都只是九牛一毛。
这种盔甲的生产瓶颈在于其繁琐的让人头大的生产过程。
制作锁子甲的第一步,需要将拉好的铁丝缠在一根铁棍上,然后在用錾子将缠好的铁丝沿一条直线錾开,缠绕的铁丝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环圈。
之后,在将这个螺旋形环圈放入一个锥形孔里,用铁棍强行将其从大孔一端压入,从小孔一端压出,锥形孔会强迫螺旋形环圈直径变小,端头出现交叠。
这种端头交叠的环圈就是生产锁子甲环圈的基本原材料。
将这种加工好的小环圈交叠的端头位置,放入一个专用的夹子当中,敲打夹子,将环圈交叠部位夹扁,形成一个交叠的小平面。
之后,用专用的钳子,在这个小平面上“咬”出两个或者三个小孔。
将环圈按照一定的形式编织在一起,再用小铆钉穿过钳子“咬”出来的孔,敲打铆钉,将环圈的两端铆接在一起……
就这样,将一个个环圈,按照既定的规则顺序,穿编起来,几千上万个环圈才能组成一副盔甲。
这就是制作锁子甲的全过程,完全靠水磨功夫,制甲师必须具备极大的耐性,制作周期甚至以年计!
……
为了提高锁子甲的制作效率,赵桓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他设计了杠杆压力装置,可以一次将四到六个环圈一次压过锥孔,两人配合,一人操作压杆,一人用镊子往锥孔中放入环圈,两个人,一天下来能压出几千个合格的环圈。
以前用来压扁环圈交叠部位的夹子原本是单人操作,操作人一手用镊子将环圈放在夹子的口中,另外一只手用榔头敲打夹子的上部,完成夹扁环圈交叠部位的工作。
赵桓设计了一个杠杆原理的夹子,将夹子夹头固定在台面上,后面伸出去一个长长的压柄,它也需要两个操作,一个人用镊子将环圈放进夹头中,另外一个人根据放料那人的指挥压下压杆,杠杆作用会让夹头中产生数百斤的压力,将环圈交叠部位一次压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