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只能熄灭了炉子,等到炉子冷却后,让人进去把铁料砸出来,又重新补了耐热砖。
第二次,赵桓吸取教训,找了个炒钢的老师傅,让他去搅炉子,一旦发现铁水有凝固的迹象,就立即出铁。
结果第二次还是晚了,铁水凝固在了出铁口中。
有了两次经验,老师傅终于掌握了反射炉中脱碳道最后的一些细微变化。
这一次终于成功的将铁水放了出来。
放出的铁水被早就准备好的模具铸成了两尺长,五寸宽,一寸多厚的铁条。
经过工匠们试用,都对这些铁条赞不绝口,这些铁条含渣量少,软硬均匀,已经可以直接放在水力锻锤上打平板了,如果把刚刚凝固的铁条直接拿去隔壁水力锻锤车间上热锻,十来分钟,就能打出一张铁板。
赵桓让之前负责炼铁的师傅将他的经验描述出来。
总结下来有三点,第一,看火花,随着炼铁的进行,用铜棒搅拌时,铁水上空的火花会变得很少。
这应该和炉中铁水中的含碳量大幅下降有关。
第二,看颜色,随着炼铁的进行,炉中铁水的颜色也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会稍微变暗。
赵桓认为这应该是因为铁水中含碳量减少,熔点升高所致。
第三,感觉手中铜棒搅动时的手感,如果感到铜棒搅拌稍微变得晦涩,就要立即出铁,迟则不及。
赵桓讲这些东西都记录在册,准备有时间了,编制成技术手册。
……
搞定这两个技术,足足花了赵桓两個多月时间,转眼间春天都已经过去了!
赵桓今年想迁都的打算看来是泡汤了……
在这两个月中,宋江,翟进兄弟都先后返回了京城。
宋江没让赵桓失望,竟从京东、河北拉来了一千五百骑!
这些人几乎都是有家产没权势的底层大户,他们有钱买马,养马,有钱练武,虽然不能说个个弓马娴熟,但底子都不错。
除了这一千五百骑兵,宋江将他的老兄弟也都召集了过来。
赵桓将从张叔夜,宗泽两人那里要来的会骑马,或者会养马的京东、河北健儿分了宋江两千多人,给他凑足了一个师。
这些健儿都是宗泽和张叔夜两人在京东河北两地,连招募,带搜刮厢军,地方军,好不容易才凑了一万人。
和宋江招募的弓马娴熟的骑兵不同,这一万人,大部分都勉强算是会骑马,会养马,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身高在一米七以上。说是骑兵,实在勉强。
赵桓十分大方的给了宋江一个左武大夫的六品武职,又给他了一个侍卫亲军马军司的一个厢都虞候的差事,让他在开封城外练兵。
听说皇帝赐下的是韩世忠觅得封侯的骑兵兵法,宋江接过兵书的时候,手抖得跟筛子似的,哽噎难言,只是对着赵桓磕头。
若非赵桓亲手拉住,此人激动之下,险些磕出个好歹来,额头淤青,十多天才散去。
得了兵书后,宋江就带着兄弟们在开封城外的大校场里日夜操练,十分痴迷。
……
相对于宋江,翟家兄弟就有些让人失望了,最终只觅得四百多会骑马的汉子,为了交差,又带来了一千壮勇。
赵桓让人挑选之后,剔除了年龄大的,身高不及格的,只留下了两百多“骑兵”,五百多壮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