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破解命案,化险为夷(1 / 2)云歌传奇之长乐永安首页

大理寺府衙,魏殊正在审问那位抱着尸体痛哭的妇人。此人自称是死者的婆姨,死者姓陈,单字一个三。据妇人供词:陈三是他的丈夫,全家以做小买卖为生,常年在东宫西别院外的青柳巷上卖早点。他的摊位是固定的,恰好就在西别院的墙角下不远处。这条巷子上也有别的摊贩,只是这陈三出摊最早,一般五更就来了。所以院墙倒塌的时候,只砸到了陈三的摊位。他的婆姨陈氏照料家中孩子吃过早饭后,会在辰时过来帮忙。

今天早上,陈三同往日一样,五更天就出摊了,陈氏也在辰时出门,等她到了那条巷子上后,看到那边围了一群人,地上全是坍塌的土墙,她还没有走过去,平日里一起摆摊黄婶儿脸色苍白,急匆匆地迎上她,

“不好啦,不好啦,你丈夫出事啦!”

当她跟着黄婶儿挤进围观的人群中后,看到了她的丈夫,但人已经没气了。她当即晕了过去,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被人救了过来,抱着丈夫的尸体痛哭起来。听说已经有人去京兆伊府报官了。很快,东宫有人过来了解情况,但大理寺也来了人,她就被带到这里来了。魏殊又审问了来报官的人,是一个常年同陈三在一处摆摊的四十岁上下的男人。

“是你去报的官,对吗?”

那人回话,

“回大人。是草民报的官。”

魏殊又问,

“你先报上名来,再描述下当时的情景。”

那人稳了稳心神,

“草民吴大,与陈三同在青柳巷卖些吃食。当时他家婆姨已经四肢瘫软,草民便替她去报了官。草民与陈三认识一场,不愿看他白白送了性命。”

魏殊再问,

“你报官时,还说了东宫是在扩建别院,才导致院墙坍塌,出了人命。这话从而何来?”

这个吴大不慌不忙解释起来,

“回大人,东宫要扩建别院的事传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青柳巷摆摊的人都有耳闻。大家还天天议论,如果这巷子被占了,大家就不能在那儿做营生了。但没想到的是,他们推墙竟也不提前贴出告示,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就推了。可怜陈三,他最勤快,出摊最早,反倒因此丢了性命。”

一旁的陈氏听到这里,不禁又是一顿哭天喊地的哭。魏殊无奈,只得用醒木提醒道,

“肃静!这里是办案的地方。你这般哭哭闹闹,本官还如何审案?”

那妇人一听,立马止住了哭声。

魏殊再次问吴大,

“东宫扩建别院要占用巷子这话是谁传出来的?”

吴大摇了摇头,

“这个草民就不知了。”

魏殊又问,

“那你是什么时候听说这个消息的?”

吴大回忆了下,“大概是在五日前。”

魏殊叫人将吴大和陈氏带了下去,又传了其他目击者进来问话。目击者有三人,两个在青柳巷摆摊,一个是路人。最早发现陈三尸体的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妇人,人称黄婶儿,在青柳巷卖包子。她是第二个早出摊的人,到了之后大概是卯时一刻,那时候院墙就已经塌了,她先发现了陈三的小推车被土掩埋了,她喊了半天陈三的名字没人回应,然后就想到可能出事了。她开始观察小推车周边,看又会不会有什么发现,果然她看到一只被土半掩着的手,当时她吓坏了,向后摔了个趔趄。她开始大喊,

“来人啊,来人啊,出人命了!”

过了半晌,第三个摆摊的人来了,叫崔实。他听到黄婶儿喊“出人命了!”急忙放下车子,快跑了过去,黄婶给他指了指那只半露在外面的手,他便明白了。两人仗着胆子想把尸体从土堆里弄出来,因为也没有什么工具,他们开始用手拨拉黄土,天渐渐亮了,巷子里的人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围观,也有人帮忙。

后来,尸体被从土堆里弄了出来,认识陈三的人都认了出来。整个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崔实的口供与黄婶儿一致。魏殊又问二人,

“你们可曾听说过东宫要扩建别院占用巷子的传闻。”

两人都回答有,但都说不出到底是从哪儿最先传出来的。听到的时间也与之前吴大说得一致。魏殊问黄婶儿,

“你是第一个目击证人。当时你到了青柳巷,可曾在周围看到过其他人?”黄婶儿想了想,

“回大人。老妇不曾见到其他人。当时老妇看到尸体,十分害怕。也没顾得留意周边。”

魏殊示意将人带下去。

“来人,传东宫太子家令以及在东宫西别院当差的所有家仆来大理寺接受问话。”

“是。”

大理寺少卿带了五名衙役去了东宫。

郑令等共六人被带到了大理寺问话。魏殊开始审问,

“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郑令回话

“太子家令郑令见过魏大人。这几个都是常年在西别院当差的家仆。”

“见过魏大人。”几人齐拜。

魏殊问,

“郑令,西别院院墙倒塌一事你可知晓?”郑令回答,

“回大人,下官知晓。”

魏殊又问,

“你何时知道的?是谁第一个发现院墙倒塌的?”

“回大人,下官是这几人里面最后一个知道的。第一个发现的是西别院打扫庭院的李叔。”郑令指了指其余五人里年纪最长的一位,

“回大人,是老奴第一个发现的。老奴当时出去打扫院子,发现东南方的院墙倒了一半儿,还有嘈杂声。老奴过去一看,那里聚集了好多人,听到有人说死人了,老奴便急忙忙跑回去通知其他人。”

魏殊听后对郑令说,

“死者名叫陈三,在青柳巷卖豆花。青柳巷做营生的摊贩们都说院墙倒塌是东宫故意所为,东宫欲扩建别院,侵占青柳巷土地。”

郑令一听,连忙解释道,

“大人,绝没有此事。只是前段时间仆人报西别院的院墙有些松动,需要修葺。我们本来打算明日动工的,没想到今天早上院墙就塌了。”

魏殊不予置评。

“来人,将原告和目击证人都带上来。”

先前被审的几个人又一次被带到了堂上。

“这位妇人是死者的婆姨,这三位是和死者生前在青柳巷一起摆摊的小贩。还有一位是路人。”魏殊介绍后,便问这几个人,

“东宫要扩建别院的事你们几个都听说了?”

除了那个路人,其余几人都回“是”。

“这位是太子家令,专管东宫日常事务。可他怎么不知晓此事呢?”

陈氏回话,

“大人,擅自侵占公用土地本就是违法的事,他们怎么会承认呢?”

吴大接过话,

“大人,一定是他们在五更时趁着巷子里还没来人,他们借着修院墙的名义把墙推到了,但他们没想到陈三会那么早出摊。推倒之后发现出了事就停止动工了。然后假装不知此事,说成墙是意外塌的。”

陈氏附和,

“对对,就是这样!”

郑令辩解道,

“几位口口声声说东宫故意为之,那么请问几位这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呢?谎话传得人多了,也会被当真。一定是有人故意造谣,散播消息,然后这些人就信以为真了。”

那个吴大坚持,

“大人,青柳巷的每一个摊贩都知道这件事,大家都在传,只是我几人确实不知谁是第一个知道的。”

魏殊问东宫的人,

“郑令,你说你已经安排了人手,打算明日修院墙。这些人现在何处?”

“回大人,下官是派下面的人去找的泥瓦匠。他回话说人已找好,明日在约定的时间就会上门来。”

魏殊继续问,

“你派谁去找的?”

郑令回答,

“回大人。是东宫里负责庭院事务的管家,叫杨福旺。”

魏殊又喊,

“来人!去东宫传杨福旺,还有,让他带路把那几个泥瓦匠也一并叫来。”

“是。”几个属下领命去了。

过了有一个时辰,杨福旺和六个泥瓦匠被带进了大理寺衙门。

“你是杨福旺?”

“回大人,正是草民。”一个五旬老人回话。

魏又问,

“五日前,太子家令可否找过你?让你去找泥瓦匠?”

“回大人,确有此事。”杨福旺回话。

魏继续问,

“他当日是怎么吩咐你的?”

杨福旺看了看郑令,又看了看旁边的原告,

“回大人。当日,太子家令吩咐小的去找几个得力的泥瓦匠来,东宫要扩建西别院,正好院墙也老旧了,索性推到了重建。”

郑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杨福旺,你在胡言乱语什么?!我几时与你说过要扩建别院了?说,是谁指使你的?!”

杨福旺吓得哆嗦成一团,

“大人!大人!小的说得句句属实。太子家令当时就是这么吩咐小的的。他还说要趁着天未亮就推到院墙。”

郑令气得满脸通红,

“你,你胡编乱造!大人,他的话不可信呀,大人!”

魏殊用力一拍醒木,

“肃静!”

随后他又问了六个泥瓦匠,他们的回话与杨福旺说得一致,还说杨福旺还委托他们去买一批石砖。

魏殊内心缓缓松了口气,然后义正言辞地问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