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撕开画满符咒的第二层黄色布料后,入目可见的,便是一面完全由各种大小碎布块缝制而成的,一件真正的百衲衣。而且,作为最中心的一层,也没有似第二层那样简单。
那由各式大小、各种颜色的布块拼接而成的中心层,在其每一块碎布块上,都勾画着一道道不同的符咒。这些符咒也以不同颜色的墨汁书写的,而且,夏三绝惊愕地发现,这些符咒,没有一道是相同的。粗略一看,光是构成符咒的文字类型,就不止五种!
汉字、梵文、殄语,甚至拉丁文这些的国外字体都有。而且,那符咒的种类,也是各式各样的,不仅有一语和尚本家的佛系咒文,也夹在着道家的符咒,还有一些,就算是夏三绝也不是很了解的国外咒术。
这一件袈裟,可真是包罗万象。快速扫了一眼,这些符咒的作用,从防御到攻击等,数种用途都包含在其内。数十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刻画着不同符咒的布块,由一道道金丝线缝纫连接成了一块整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百衲衣。
传统上,僧人们的袈裟,本就是由碎布片缝制而成的。而且,那些碎片,是从各家各户中化缘而得。也就是说,简简单单的一件百衲衣,乃集齐百家甚至更多的人家处集来的无用碎布片缝纫制成。是以,袈裟才又叫百衲衣。
只不过,现在的僧人。多是欺世盗名之辈,借着行法布施的名头,到处招摇撞骗,大肆敛财。甚至很多僧人的收入比普通家庭的收入都还要高。也更不会再行那近乎苦行僧才会做的事。传统意义上的百衲衣,就更是没有僧人再披挂了。看现在那些肥头大耳的僧人,一个比一个有钱,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谁还会披这么寒酸的百衲衣。
估计,也就一语和尚之类。有着真材实料的僧人,才会不畏艰苦,去行百家,求衲衣。而且,一语和尚所行的,不是普通的百姓人家。看那上面的符咒,似乎就是在修行者处求来的碎布。
而要集齐如此多种类的符咒,更要将其缝制成袈裟。一语和尚要寻访多少高修为的修行者,又要行走多长的路,花费多少的时间,又要花费多少的心血,才能将这件袈裟缝制成型?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这么一件袈裟……
并且,这百衲衣上,书写了数个派系的符咒。要将其缝制在一起,又要让其能继续发挥其作用,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玄秘。要知道,不同的派系之间,道义多少有些出入,甚至有的是完全相反。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让不同派系中的咒术,都天生带有排他性。就好像在同一张符纸上,画上道家的符咒与佛门的咒术。这样,并不能同时使用两家的术法,而是会因为排斥,让两种咒文失效。
不知道一语和尚用了何种的秘法,就算他将数家不同的符咒缝制在一起,也能让这些符咒发挥相应的作用。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夏三绝为之汗颜。就算夏三绝走南闯北多年,也不曾听说过又何等的秘法,可将数家不同派系,不同作用的符咒混为一体,还不影响其使用效果的方法。
这估计是一语和尚自己钻研得出的法子吧……夏三绝惊愕之余,似乎看到了一语和尚彻夜未眠,苦思解决这种排斥的方法。又似乎看到了一语和尚为求得到缝制这件百衲衣,而走访山川,寻找隐世修行者,求取碎布片的样子。怪不得这一语和尚时常提起他的这件袈裟,而这袈裟,也的确让他有着足够炫耀的资本。
组成这袈裟的数十道符文,每一道都有着强大的防御能力或者是毁灭性的破坏能力。就是拆开拿去卖,这一道画着符文的碎布片,都能卖个天价。而且,那让符咒相互间不排斥的方法,就更是用钱都买不到的。甚至可以说,
“哎……”一语和尚留恋地摩挲着百衲衣上的一道道符文,轻叹一声。让夏三绝也回过神来,重新将目光放在这件百衲衣上。同时,夏三绝又惊觉,这道道的符文中。其中不乏已经失传的咒法,一语和尚又是从何得到的这些符咒,夏三绝也猜不出来了。
而其中,最为显眼的,便是位于百衲衣的正中心,一块只比巴掌大一点的正方形布块。这一布块,呈耀眼的金黄色,而且,上面的符文,也不像其他的碎布块那样,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咒。而是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大字,只见布上,用黑墨书写着一个篆文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