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花生好,油也好。”
塑料桶装油,蛇皮袋装花生饼。
看着金黄色的花生油流出来,闻着浓郁的香味,大家眉开眼笑。
“年景越来越好了。”
“是啊。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这花生油好。”不少人围住榨油机,一边说话,一边看着油流出来。
“小五,你家收花生饼吗?”
正在和顾海楼说话的陈白羽听到问话后,大喊一声,“收。三角一斤。大家装袋后放在一边,我阿公一会带称过来。”
家里放养在鸡嘴山的野黑猪需要大量的猪食,单靠它们在山里找吃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养大。所以,阿公就会用剁碎的红薯藤拌米糠当野黑猪的食料。
家里的米糠不够用,阿公就买村里人的,五角一斤。花生饼比米糠要显重,三角一斤虽然偏贵,但也能接受。
顾海楼吸吸鼻子,周围的空气都是浓郁的花生油的味道。虽然,现在的人都说调和油更营养,买油就看准了111。
但顾海楼更喜欢花生油,喜欢花生油的那个味道。
“陈白羽,你们农场种这么多的橄榄,也榨橄榄油吗?”
“不榨。”农场的橄榄全部用来晒制成情人榄或者是甘榄等等干果,即使这样也常常卖断货。
哪里有多余的橄榄来榨橄榄油?
再说,农场人也不喜欢橄榄油。
“你可以买些芝麻油回去。纯正的芝麻油,人工石磨的零加工芝麻油,外面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农场人一般都是磨来自己吃的,一般人还不愿意卖呢。
“好。我买50斤。”
孟三德赶紧举手,“我也要50斤。”
陈白羽要笑了,直接送他们一个白眼,“50斤芝麻都难买,更不要说50斤芝麻油。能买到半斤一斤的,你们就应该感谢运气的眷顾了。”
50斤?
呵呵。
他们以为这是在买猪肉?
陈白羽家磨出来的芝麻油也没有五斤,只有三斤多一点点而已。大部分人家都是两斤三斤,多一些的也不超过五斤。
人工石磨出来的芝麻油比花生油要难得,也贵。
“那我买一斤?”顾海楼觉得既然难得,肯定是要多买的。
“你问别人去。反正我家没有。”陈白羽摊手。
几乎问遍了农场所有的人家,顾海楼和孟三德一人买了一斤芝麻油。不少人后悔当初没有多磨些。
“早知道能卖这么贵一斤,我就不吃了。哎呀,想想,我就心疼,我竟然用来拌了野菜。”
“谁说不是呢。50元一斤啊。天哪,这吃的不是油,是钱吧?”
“我明年要多磨一些。嘻嘻,小五不是说明年夏天有外地的游客吗?嘻嘻。”
陈白羽无奈,顾海楼和孟三德为了买芝麻油,直接叫出了50元一斤的高价。当然了,他们两觉得值得。
12月份了,顾海楼的设计图出来了。
视觉效果图就贴在村委会外面的墙壁上给大家看。
大家看后,同一动作,张大嘴巴大喊,“哇。”
顾海楼设计的小洋楼偏欧式,每一栋的外观上大体一致,让整体的视觉效果不觉得突兀。但认真看,每一栋的细节处并不尽相同,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之处。
因为快过年了,外出打工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回来一次,就震撼一次。去年回来,家里的路修好了今年回来,修了停车场,然后还准备建小洋楼了
“这是有钱人住的房子。在城里也不多。”
“好啊。我们以后也能住别野了。”
“那不叫别野,是别墅。”
“五姑姑,你家的牛要生了。”突然一个小男孩冲过来,直接扑在陈白羽身上,差点把她给扑倒在地上。
“五姑姑,要生了。”
陈白羽一脸的蒙蔽,“啊?”
“不是小五姑姑要生了,是她家的牛要生小牛犊子了。”
“对。五姑姑,你家的牛要生仔了。”
陈白羽一头黑线,然后赶紧跑过去。
她早就听阿公说家里的牛快要生了,这几天都是绑定在橡胶园,就是为了不让它乱跑。
顾海楼和孟三德对视一眼,赶紧跟着跑过去,跑到一半,顾海楼又跑回来拿相机。牛生仔?
怎么生?
真的太好奇了。
会不会像母猪一样,一胎七八九个?
还是像马?
应该是像马吧?
陈白羽赶到橡胶园的时候,阿公已经到了。不过,牛还没有生。阿公和户叔一起在牛的肚子上摸来摸去,然后确定暂时生不下来。
阿公把牛赶回家的牛棚,让陈白羽给牛煮一锅筒骨汤。在确定牛这几天要生后,阿公就天天买筒骨回来煮汤水给牛喝。